《地藏菩薩本願經》淺釋

閻浮眾生業感品第四

宣公上人講述

 

...乃往過去無量阿僧祇那由他不可說劫。爾時有佛。號一切智成就如來。應供。正徧知。明行足。善逝。世間解。無上士。調御丈夫。天人師。佛。世尊。其佛壽命六萬劫。

 

「乃往過去」:就是在以前過去多久的時間呢?「無量阿僧祇」:有無數無量這麼多,「那由他不可說劫」:那由他不可說,這都是劫的名字,大數目的名字。「爾時有佛,號一切智成就如來」:在這個時候,有一位佛出世,他的名字叫一切智成就如來。這一切智有三種──一切智、道種智、一切種智。而這一切智就包含其餘的兩種智慧,這就是一切智所成就的如來。如來是佛的十號之一。有位居士問我,如來佛和阿彌陀佛是不是不同?其實,阿彌陀如來、釋迦如來、藥師如來,這每一尊佛的名字都叫如來。不是說單這一尊佛叫如來,另外那一尊不叫如來。

 

佛有十個名號,什麼叫號呢?好像我們人有個名字,然後又有個別號。名字是自己尊長所用的,別號是一般平等的人所用的。號者號也,什麼叫號呢?這號就好像老虎發脾氣了,獅子吼的聲音也都叫號。號,聲聞於外,因為你這個聲名大,一般人都聽見了,所以叫號,又叫別號。這號就是大聲叫,有這麼一個意思。如來是佛的十號之一,這是個什麼號呢?這叫「倣同先德號」,倣是模倣,就是學以前有德行的人。「如」:如無方所,沒有一個特定的地方;「來」:來感而現,等來感應道交了,而現出來,這叫如來。又這如來兩個字是「來無所從,如無所去」,也就是無所來,無所去,這叫如來。又「如」是本覺的這個理,「來」是始覺的那個智。以本覺的理,契始覺的智,所以這也叫如來。如來大概的意思是這樣。

 

「應供」:應供就是應該受人天的供養,人間的人應該供養他,天上的人也應該供養他,這叫應供。應供也有一個名號,叫「堪為福田號」,就是他堪做人天的福田。福田有自利和利他這兩種,自利,就是自己研真斷惑,什麼叫研真斷惑呢?研究真理,把疑惑都斷去了,這是自利。自己明白了,再能去教化他人,令他人也得到真理,將疑惑都斷了,這是利他。

 

 第三「正徧知」:就是無所不知,無所不曉。正,和外道的不正有分別;徧,和二乘的不徧有分別。二乘人,他證到偏空的理,而沒有得到徧,所以這是和二乘不同之處。知,是指和凡夫不同之處,凡夫是不知,而正徧知是無所不知。正徧知也有一個名號,叫「徧知法界號」。什麼叫徧知法界號呢?好像《楞嚴經》上說:「松直棘曲,鵠白烏玄,皆了元由。」松直,松樹是直的;棘曲,荊棘是彎曲的。鵠白,鵠鳥是白色的;烏玄,烏鴉是黑色的。皆了元由,它們的根本是怎麼一回事,佛都知道。乃至在三千大千世界以外,所落雨滴的點數,就是甚至於一滴,佛也知道。佛是無所不知,因此得此名號,就叫徧知法界號。

 

「明行足」:明是明白,行是修行。明也就是智慧,修行就是福,福慧雙足──福也圓滿了,慧也圓滿了,這就是明行足。那麼明行足的明又可說有三明,什麼叫三明呢?就是天眼明──得到天眼通了;宿命明──前生的一切,他都明白;漏盡明──得到無漏了。明行足也有一個特別名號,叫「果顯因德號」。佛於果位上顯現出來他在因地所修的德行。

 

「善逝,世間解」:善是好,逝當往字講。善逝,世間解的另外一個名號,就叫「妙往菩提號」。為什麼叫妙往呢?他善到十方諸佛國土,用權巧方便來教化眾生,所以就叫妙往菩提號。

 

「無上士」,也是佛的十號之一。怎麼叫無上士呢?因為他把所有的惑都斷了,沒有見惑、思惑、塵沙惑。沒有種種的惑了,所以叫無上士;若有惑可斷的,就叫有上士。無上士也有一個它自己的名號,叫「通偽達真號」。佛知道內身和外境一切一切都是虛偽的;唯獨佛乘是真實的,所以叫通偽達真號。

 

「調御丈夫」:調是調和,御是御車。古來的車是用馬拉的,要有一個人拿鞭子趕這車,這叫御車。現在駕駛汽車,也可以說是御車。有一天晚間我說:「駕車就是調御丈夫。」這個調御丈夫,調御什麼呢?調御六道眾生,都到佛果菩提,到佛的果位上。所以這是最大的一個大丈夫,調御眾生,令其了脫生死,超出六道輪迴。調御丈夫也有一個名號,叫「攝化從道號」,化度眾生,令一切眾生都依從修道的路去修行。

 

「天人師」:佛可以作天人的師表,三界的師表。這也有一個名號,叫「應機說法號」,應眾生的機緣來說法。

 

第九個就是「佛」:佛是半梵語,具足來說也叫佛陀耶。因為中國人歡喜簡單,所以就稱佛。佛也有一個號,叫「三覺圓明號」,三覺是自覺、覺他、覺行圓滿。三覺圓,萬德備;萬德也都具備了,所以就成為佛。

 

最後一個叫「世尊」:佛無論在世、出世間都尊貴,所以叫世尊。這也有一個特別的名號,叫「三界獨尊號」。三界,是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。獨尊,是只有佛才是最尊貴的。所以釋迦牟尼佛一出世的時候,就一個手指著天,一個手指著地,說:「天上天下,唯我獨尊。」天上邊和天下邊,只有佛是最尊貴的,所以第十名號叫世尊,別號就叫三界獨尊號。世尊又有六種的意思:(一)自在,佛是最自在的。(二)熾盛,好像火,很熾盛。(三)端嚴,又端正又莊嚴。(四)名稱普聞,誰都知道佛的名稱。(五)吉祥,世尊這個名字有吉祥的意思。(六)尊貴。以上所說是佛十號簡單的解釋。

 

「其佛壽命六萬劫」:這一位佛的壽命有六萬劫這麼長。

 

未出家時。為小國王。與一鄰國王為友。同行十善。饒益眾生。其鄰國內所有人民。多造眾惡。二王議計。廣設方便。一王發願。早成佛道。當度是輩。令使無餘。一王發願,若不先度罪苦。令是安樂。得至菩提。我終未願成佛。佛告定自在王菩薩。一王發願。早成佛者。即一切智成就如來是。一王發願。永度罪苦眾生。未願成佛者。即地藏菩薩是。

 

「未出家時」:這一位一切智成就如來,他以前沒有出家的時候,「為小國王」:做為一個很小國家的國王。「與一鄰國王為友」:他與鄰國的國王做朋友,「同行十善」:大家共同行十種善業。十種善業就是不殺生、不偷盜、不邪淫、不貪、不瞋、不癡、不惡口、不妄言、不綺語、不兩舌,做這十種的善事。「饒益眾生」:來利益眾生。「其鄰國內」:在他的鄰國裡邊,「所有人民」:所有一切的人民,「多造眾惡」:統統歡喜造一切的惡。「二王議計」:這兩位王商議,想辦法幫助這一些人民。「廣設方便」:廣大而設種種的方便。

 

「一王發願,早成佛道」:有一個王,他就發這麼一個願,發什麼願呢?他說:「願意自己早成佛道。」很快就成佛了,成佛了做什麼呢?「當度是輩」:成佛之後好度這一切造惡的眾生。「令使無餘」:令一切造惡的眾生,一個都不剩下,統統都度盡了他們。

 

「一王發願」:另一個國王發願,「若不先度罪苦,令是安樂」:我如果不先把一切造惡有罪苦的眾生度脫,令他們離苦,得到安樂。「得至菩提」:乃至於成佛。「我終未願成佛」:我始終不願意成佛,我一定要把這一些眾生都度完了,我才成佛;若有一個眾生沒有成佛,我就不成佛。

 

「佛告定自在王菩薩」:佛告訴這位定自在王菩薩。「一王發願早成佛者」:這一個發願早成佛的國王,「即一切智成就如來是」:就是方才所講的一切智成就如來。「一王發願,永度罪苦眾生」:另一個國王發願,永遠來把罪苦的眾生都度脫了。「未願成佛者」:有一個眾生沒有成佛,他就不願意成佛。這位國王是誰呢?「即地藏王菩薩是」:這一位正是地藏王菩薩,這也就是他過去所發的願。

地藏菩薩本願經淺釋 - 閻浮眾生業感品第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