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地藏菩薩本願經》淺釋
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
宣公上人講述
...又於過去不可思議阿僧祇劫。時世有佛。號曰覺華定自在王如來。彼佛壽命四百千萬億阿僧祇劫。
「又於過去」:又在過去。「不可思議阿僧祇劫」:不可以心思,不可以言議,這麼多的阿僧祇劫。不只三大阿僧祇劫,是不可思議阿僧祇劫,這個時間更長了。「時世有佛」:在那個時候的世界有一尊佛。「號曰覺華定自在王如來」:這一尊佛的名號就叫覺華定自在王如來。覺華是因,自在王就是果;覺華是本,那麼定自在王就是末。就是指他在因地修這個覺華,而證得自在王的果。修覺華,用什麼修?用定修。以什麼成的自在王果?也是由定而成就的。所以定因定果,這叫因也定、果也定,由這定因而結定果,因此叫「覺華定自在王如來」。覺華定自在王,這是這尊佛的別名,如來是佛的通號,名有通有別的。
「彼佛壽命」:壽是年齡大,命是生命,但是如來的壽命,依照《法華經》有三種的講法,依照《十六觀經》又有三種的講法。
第一,佛的法身真如不隔諸法。法身的真如和諸法絲毫也不隔,這叫做壽。以如理為命,以如如的理作為他的命。這很不容易講明白的,因為這個地方以如如理,什麼叫如如理?就是本來的理,就是佛的命,也就是法身。
報身呢?以實相的智慧,境智相應,境也就是智,智也就是境──佛的境界也就是智慧,智慧也就是境界。佛以智慧而照了一切的境界,這叫境智相應,境界和智慧互相相應,境智不二。也就是境界來了,隨來隨照,隨照隨了。什麼境界來,佛都認識,都明白,不會被境界所障住而不認識境界。這境界和智慧雖然是兩個,但是也變成一個。以這一個道理為壽──作他的壽,以智慧作他的命,這是根據佛的報身來講,這個叫壽命。
那麼以應身來講,這叫應化身,化就是應身。應身以一期百年不斷為壽。這一生活一百歲不死,這就是個壽,這是應化身──化身、應身,以他這一生的因緣去作這個命,這是依照《法華經》上三身的講法。
若依照《十六觀經》的講法又不同了,怎麼呢?經上說應身示同生滅,佛示現也有生有滅,就是佛出世又入涅槃,這叫生滅。示同生滅是有始有終,有一個開始,又有一個終,這是講佛應身的壽命。報身呢?這個報身一得永得,一得到佛的報身,永遠都得到,這叫有始無終──有開始,沒有終了,這是佛報身的壽命。法身的壽命怎麼樣?非壽非不壽。你說他長嗎?也不長;你說他不長嗎?也長。非壽非不壽,這是佛的法身,因為不能說他有多長,所以非壽;非不壽,但是你也不能說他短,所以非不壽。非壽非不壽,無始無終,沒有一個開始,也沒有一個末了,這是佛法身壽命的講法。我相信講這種名相很不容易明白的。這一尊佛的壽命「四百千萬億阿僧祇劫」,這指的是什麼壽命?就是佛報身的壽命,和應身的壽命。
像法之中。有一婆羅門女。宿福深厚。眾所欽敬。行住座臥。諸天衛護。其母信邪。常輕三寶。是時聖女。廣設方便。勸誘其母。令生正見。而此女母。未全生信。不久命終。魂神墮在無間地獄。時婆羅門女。知母在世。不信因果。計當隨業。必生惡趣。遂賣家宅。廣求香華。及諸供具。於先佛塔寺。大興供養。
「像法之中」:佛法有正法、像法和末法三個時代。在正法時代,一般的比丘、比丘尼、優婆塞、優婆夷,都誠心修道而能證果,所以叫正法時代。像法呢?修行的人就少了,專門在表面上用功夫,也就是修塔、造廟,寺廟堅固,人人都歡喜作功德,建造佛寺、佛塔,歡喜求福而不求智慧,這個時候就是寺廟堅固的像法時代。正法時代有一千年,像法時代有一千年,末法時代是一萬年,我們現在是末法時代。末法時代的人,就是鬥爭堅固。在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入涅槃之後,是像法的時代。
「有一婆羅門女」:有一個婆羅門女。婆羅門是印度的一種外道,這種外道是修清淨行的,他們也吃素,不吃肉,也講修道,沒有男女的性行為,所以又叫淨裔。淨是修清淨行,所謂清淨就是男女沒有性行為;如果要是有性行為,那就不清淨了。這個婆羅門也修這種遠離的法門,不過修來修去不得其要領,沒有得到究竟的道理。這是印度一種古老的宗教,即使到現在,印度還有很多這種宗教。好像瑜伽,這都是一種婆羅門教所傳出來的。婆羅門教在中國來講就是道教,也是修清淨行的。在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像法的時候,就有一位婆羅門種的女子。這個婆羅門女,「宿福深厚」:宿是前生,她雖然是婆羅門的女子,但是在前生就做了很多的好事,很多的功德,所以宿福深厚。
「眾所欽敬」:一般人見著她,就恭敬她,欽仰而恭敬,為什麼一般人會欽仰而恭敬她呢?就因為她宿世有這個福報,做了很多功德。所以人的相貌好和不好,這都是在你過去生有沒有功德?過去生如果有功德,你的相貌就會生得圓滿;如果沒有功德呢?相貌就不圓滿,不圓滿就是醜陋。佛有三十二相、八十種好,這是百福莊嚴。什麼叫百福呢?作一千種的善事,這叫一福。你有這麼一千個善事,叫一個福;那麼一萬個善事,這是十個福;十萬個善事,就叫百福。釋迦牟尼佛因為用百福莊嚴,才得到三十二相、八十種好。人的相貌都是隨著宿世的因緣而長成的。所以某一個人相貌美麗,某一個人相貌不美麗,這都是由於前生的關係。所以這個婆羅門女,就受眾人欽敬,她說一句話,一般人也歡喜聽;她做一件什麼事,一般人也歡喜,同意她做這一件事情。
「行住坐臥」:行是走路,住是站,坐是坐在那地方,臥是躺著的時候。「諸天衛護」:行住坐臥時都有諸天來保護著她。好像我方才講,我們現在結上界,每一個人即使有業障,譬如有什麼魔障,在這個時候也要停止,不可以來擾亂你。因為你在這兒聽經,所以現在結上界,把一切的帳目暫時都停止,不准來囉唆,不准來麻煩,叫你一心一意來聽經。這婆羅門女,她行住坐臥時,護法善神、天龍八部、諸天都來保護著她,可是雖然保護著這個婆羅門女,但是「其母信邪,常輕三寶」:她的母親就不信正法,而信邪法。
怎麼叫信邪?信邪不一定說是信旁門左道,她是將信將疑,今天信佛,明天又生起了懷疑心,不知道這是不是──說是信三寶,我也沒看見什麼三寶佛;我也沒看見法,雖然說有經典,也都是這樣子,沒有什麼不得了的;僧──他也是個人嘛!這個僧人怎麼就要我恭敬呢?生出一種懷疑,這就叫信邪了。沒有正念,就是邪念;你沒有正信,就是邪信,信邪了。好像有個外道說,你給我一百萬塊錢,我就賣給你一個皇帝做,你來生就會做皇帝,只要你給我一百萬塊錢就可以,那麼你一想:喔!我來生可以做皇帝,好!就拿一百萬塊錢給他,這就叫信邪了。其實這皇帝怎麼可以隨便賣的呢?你怎麼可以買皇帝來做呢?或者現在的民主國家可以買總統做。你今生是個女人,沒有做總統,那你給我一百萬塊錢,我保證你來生可以做總統做。到來生無論有沒有做總統,都找不著他去要這一百萬塊錢,他也不是開一個保險公司來保險你,所以這就叫信邪。
怎麼可以用一百萬塊錢買到一個總統做呢?沒有這個道理。如果今生用一百萬塊錢可以買到一個總統做,這或許還是真的,為什麼呢?我可以用一百萬塊錢去運動(拉票),使人人投我的票,那麼我就可以做了。但是又要美國籍,外國籍不可以的。所以這就叫信邪,信邪就是所講的沒有道理,不合乎理。或者說是你給我一百塊、一千塊錢、一萬塊錢,我保證你來生就做男子,不做女人。你一聽,喔!這可不錯的,我一百萬塊錢買一個男人做,並不算很貴,很便宜的。那麼就給這個外道老師一百萬塊錢,一給他錢,他就放到荷包裡去,飲酒吃肉,隨便玩女人,什麼都做,做完了,你也沒法子再找錢回來,所以保證我來生做男人,這也不保險的,這都叫邪。這是舉出一、兩種騙人的老千手段(專門騙人的就叫老千)。
「常輕三寶」:因為盡信邪法,所以就不信正法。說什麼呢?邪法說:「你何必信佛?你就是佛,只要你給我六十五塊錢,就可以了。」六十五塊錢就可以買一個佛做,像這樣的都是邪法、邪道,佛怎麼可以用錢買來做的?你可以做佛,但不是說用錢買佛來做。你用錢去做功德,功德做得夠了,才能成佛的。你做功德,還要修道,還要參禪、打坐;你不修道,還是不可以的。好像釋迦牟尼佛他要是可以買佛做的話,他也不必去雪山坐了六年,然後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而悟道。他在作太子時,有很多錢,就可以隨便買一個佛來做,但佛不是人可以用錢買的。輕三寶就是看不起三寶,見著和尚,見著出家人,他就毀謗、破壞。好像廣東人,見著比丘、比丘尼最討厭了。這就是常輕三寶。
「是時聖女」:在這個時候,婆羅門女就「廣設方便」:廣設就是設了很多種方便。方便是對於約略能相信法的人,就對他講方便,權巧方便。「勸誘其母」:勸是用好話相勸,誘是誘導,以利誘之。好像小孩子歡喜吃糖,你就對他說:「我有一塊糖,跟著我走,就給你糖吃。」這就叫誘。那麼這一個婆羅門女對她母親也是說:「你跟著我學佛法,這佛法是最好的,是第一的。」但是她的母親也都不相信。勸誘其母「令生正見」:令她的母親,生出正知正見來。「而此女母」:而這個婆羅門女的母親,「未全生信」:就是也信一點點,不是完全,將信將疑的。如你說的好像有點道理,但是我想又不完全是,是信、疑各一半一半。好像我的皈依弟子,對於師父所說的話,有的信一半,不完全信,或者是說這個道理不知道是不是這樣子,這就叫將信將疑,即未全生信。「不久命終」:這個婆羅門女的母親,沒好久就命終了。
說這人如果死了,就什麼也不知道了,也不想吃飯,也不想穿衣服,也不想睡覺,也不想作工,什麼都不需要做了,這是最好的。可是,雖然說最好,也有一個最不好,什麼是最不好的呢?死了,如果你做善事,就生到三善道裡頭去;如果你做惡事,就生到三惡道裡邊去,或者墮地獄,或者轉餓鬼,或者做畜生。昨天有幾個遊客到佛堂,我給他們講做軍人應有的責任。什麼責任呢?我說在軍人裡頭,也有菩薩,也有修羅。菩薩就在軍隊裡來教化眾生,令眾生不要殺人殺得太多了;修羅也是在軍隊裡頭,但他卻叫眾生殺得越多越好。殺的人越多,他的威風越夠,他的功勞也最高。菩薩則叫人不要殺生,令兩個國家和平相處,把事情和平解決,他對軍人說若能如此,那麼他的功勞就是最高,也會做最高的官。我告訴他們要學菩薩,不要學修羅。
什麼叫修羅?什麼又叫菩薩?中國有兩個將官,一個是關羽,他殺的人非常多,可是他死了之後做菩薩。秦將白起,他殺的人也多,可是他死了就去變成牛、變成豬、變成馬。他為什麼變成牛、變成馬,因為他坑降卒二十萬──有二十萬的兵都向他投降了,他卻又刨一個大坑把他們活埋進去,這是一種修羅心。但是關公所殺的人是惡人,沒有殺善人,所以叫除暴安良。結果一個就做菩薩,一個就變成牛、變成馬、變成豬、變成羊。
我們有一個美國的朋友,他是海軍的軍人,他問我,你信不信人死了會變成畜生呢?當時我說:「你相信人死了做畜生也好,不相信人死做畜生也好。你信會做畜生,你若應該做畜生,也要做畜生;你不信會做畜生,你死了應該做畜生,也要做畜生,不會有所改變的。你做佛事,就是佛;你做菩薩事,就是菩薩;做人事,就是人;做鬼事,就是鬼;做畜生事,就是畜生。你做什麼事情,就是什麼。這個不是你相信,就會去做;不相信,就不會去做。不論相信不相信,你應該做的,一定會做;不應該做的,一定不會做,不是你信不信的問題。」所以,有一個中國人說:「哦!你講這個道理是非常高深的,我將來要來學習佛法。」
說到不久命終,咱們現在每一個人應該自己想一想,我什麼時候死呢?婆羅門女的母親不久命終了,而我是在哪一天死啊?我死了又到什麼地方去啊?會不會和婆羅門女的母親一樣的去墮地獄?我們聽經,聽到每一個地方,都要迴光返照,照照自己,不是聽了就當耳邊風,過耳不留的,那是沒有意思的。每個人都有死的時候,不要相信我方才說的──人死是最好的一件事;也不要相信──說人死是最不好的一件事。人將來都要死,不管它是好還是不好。你做好,就是好;做不好,就是不好。方才我說,「種善因,結善果;種惡因,結惡果。」
古人有這麼幾句話:
若見他人死,我心熱如火,
不是熱他人,看看輪到我。
看見他人死的時候,我的心裡熱得好像火那麼熱。不是熱他人,不是為他人死,我心裡難過啊!他怎麼死了?看看輪到我,慢慢就輪到我了。前幾天我講生的比死的多,雖然生的比死的多,但是,死的也是一個一個輪著,將來都要死的。所以呀,我們「若見他人死,我心熱如火,不是熱他人,看看輪到我。」既然你不怕死,就趕快去死,現在就可以死,為什麼你又不死呢?這死並不是怕不怕,而是好死和惡死的問題。惡死就是飛災橫禍,或者被車撞死;或者飛機出了意外;坐輪船,輪船沉了;坐火車,火車相撞了。這種種,你本來不想死,但是就死了,這叫意外。意外之死,就是惡死。你要是願意死的時候,那死就是好死。你要是不願意死呢?也可以永遠不死的來修道。
修道人,生死自由。願意活著,永遠都活著;不願意活,現在一坐就往生,入涅槃了。但是你要有這功夫,性命生死由我,而不由天,誰也管不了我,是我自己管的。我願意死,現在就死了;不願意死,永遠都活著。修道就是修這個,有這個能力。可是當你有這個能力時,有的時候就不願意留在這個世界,因為這個世界實在是太污濁了,五濁惡世,不乾淨。
不久命終,「魂神墮在無間地獄」:魂,是靈魂;神,是神識。魂神也就是第八識。婆羅門女的母親命終後,魂神墮在無間地獄。什麼叫無間地獄?時候無間、命無間、身無間──這是指一個人在地獄也滿,多人在地獄也滿,在後邊會更詳細講無間地獄。什麼叫無間?無間是沒有間斷,接接連連的。如命無間,當你生到地獄裡去,雖然受苦,但是命還不斷,死了又生,生了又死,都是因這神識的作用,神識是不變的。
「時婆羅門女」:這個時候婆羅門女,「知母在世」:知道她的母親在世。「不信因果」:不信種善因結善果,種惡因結惡果。她不相信,這個因不清淨,果就不清淨;這個因不正確,果也就不正確。「計當隨業,必生惡趣」:她算一算計,她的母親,隨著自己所造的種種惡業,一定會生到惡道去。「遂賣家宅」:所以她把家宅都賣了,「廣求香華」:買很多名貴的香,買很多花,「及諸供具」:和一切的供具,供養「先佛塔寺」:在先佛塔寺,就是在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的佛塔寺院內。「大興供養」:香、花、燈、燭、果、幢旛、寶蓋,她用了很多的供具去供養佛。
見覺華定自在王如來。其形像在一寺中。塑畫威容。端嚴畢備。時婆羅門女。瞻禮尊容。倍生敬仰。私自念言。佛名大覺。具一切智。 若在世時。我母死後。儻來問佛。必知處所。
「見覺華定自在王如來」:婆羅門女看見覺華定自在王如來,「其形像在一寺中」:他的形像在一個寺廟裡邊。「塑畫威容」:這個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的像是用泥塑的,然後畫其威容,具有威德的容貌。「端嚴畢備」:具足相好,非常的圓滿。畢備三十二相、八十種好。「時婆羅門女」:在這個時候婆羅門女,「瞻禮尊容」:看著佛像,「倍生敬仰」:加倍生出敬仰的心。「私自念言」:在自己心裡頭想著。「佛名大覺」:佛是一個大覺悟的人,他具足一切的智慧──道種智、一切智、一切種智,具足三種的智慧。「若在世時」:假使佛在世的時候,「我母死後」:我的母親死後,「儻來問佛」:儻,是或者;儻若,假設我要來問佛,「必知處所」:佛一定會知道我母親到什麼地方去了。
我有一個問題,現在大家想一想──雖然我們修行不應該有想,但現在大家想一想這個問題。問題是什麼呢?我們人到世界上來,是吃飯為了活著,還是活著為了吃飯?
時婆羅門女,垂泣良久。瞻戀如來。忽聞空中聲曰。泣者聖女。勿至悲哀。我今示汝母之去處。婆羅門女。合掌向空。而白空曰。是何神德。寬我憂慮。我自失母以來。晝夜憶戀。無處可問。知母生界。時空中有聲。再報女曰。我是汝所瞻禮者。過去覺華定自在王如來。見汝憶母。倍於常情。眾生之分。故來告示。
婆羅門女做這樣的一個想法:佛是最有智慧的一個大覺者,可惜現在佛已經入涅槃了;如果佛在世的時候,我母親死了,我若問佛,他一定知道我母親生到什麼地方!「時婆羅門女」:當這個時候婆羅門女「垂泣良久」:垂是低著頭,泣是哭,良久不是很久的時候,只是一個時候,這是沒有一定的時候,也就是她低著頭哭的那個時候。「瞻戀如來」:瞻是看看佛的相貌。戀,是戀戀不捨的,也就是捨不得離開。好像本來並沒有繩子,但是現在似乎有一條繩栓上了,但實際上沒有,這叫戀。瞻戀如來,就是不願意離開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的像。
「忽聞空中聲曰」:在這時候,也正是婆羅門女身心專注,沒有其他妄想的時候,只是一個瞻戀佛的心,一個想念佛性的心,所以在這時候,她可以說是心裡清淨。「忽聞空中聲曰」:這時虛空裡頭有了聲音,有什麼聲呢?「泣者聖女」:說你這個哭泣的聖女。雖然她的母親有罪,但是她自己有善根,所以才叫聖女。「勿至悲哀」:妳不要哭得太厲害!妳不要悲哀得太厲害了!「我今示汝母之去處」:我現在告訴妳,妳的母親到什麼地方去了,妳不要哭了。
「婆羅門女」:這個婆羅門女,「合掌向空」:合起掌來,對著虛空。「而白空曰」:她也對著虛空中說起話來。「是何神德寬我憂慮」:這是那一位菩薩?那一位神仙?這麼好心啊!這麼慈悲的來寬我憂慮,來安慰我,令我沒有悲哀和憂慮呢?這德就是一種慈悲的德行。「我自失母以來」:我自從母親死去之後。也就是我失掉母親以後,「晝夜憶戀」:白天也想我母親,晚間也想我母親。「無處可問」:為什麼我想念母親呢?因為我的這個身體是母親所生的,既是生我的人,我就應該孝順她;可是我沒有盡到孝順,母親就死了,所以我特別悲痛。
所謂「樹欲靜而風不止,子欲養而親不在。」什麼叫樹欲靜而風不止呢?這樹想要清靜一個時候,它不想搖動,但是風來吹它,吹得它搖來搖去的,這叫樹欲靜而風不止。子欲養而親不在,我正想要奉養我的母親,發一種孝順的心,報答父母養育之恩。所謂:「父兮!母兮!昊天罔極。」父親和母親的恩,比天都高、比地都厚,可是因為我沒有孝順母親,所以現在非常的慚愧,非常的悲哀,但是我也沒有一個地方可以去問一問。「知母生界」:不知道我母親是生到天上去,或者是墮地獄了呢?
「時空中有聲」:當她這樣問空中的時候,也很奇怪的,空中傳來一種聲音。「再報女曰」:再對這個婆羅門女說,「我是汝所瞻禮者」:你問我是何神德,寬汝憂慮嗎?我就是你所禮拜的過去覺華定自在王如來。「見汝憶母」:我現在啊!看見你想念你的母親,「倍於常情」:為什麼婆羅門女能感動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現在虛空裡對她說話呢?這句話就說明白了。見汝憶母,我看見你想念你母親,倍於常情,和一般普通的人不同,你是特別加倍的想你母親。譬如人家用十分的心意來想念他的父親、母親,你呢?就有二十分。加倍就是和普通人不同。「眾生之分」:和一般的眾生思念父親、母親的情形不同。你是太誠心了,誠到極點。「故來告示」:雖然我已入涅槃,但是你把我都感動了,所以我來告訴你。
婆羅門女。聞此聲已。舉身自撲。肢節皆損。左右扶持。良久方蘇。而白空曰。願佛慈愍。速說我母生界。我今身心。將死不久。
「婆羅門女」當時「聞此聲已」:聽見空中告訴她說,他是過去覺華定自在王如來。「舉身自撲」:這個時候,她的神情非常緊張,也可以說是好像發了狂一樣,不顧一切,什麼也都不管了,就舉身自撲,舉身就是向空中跳。聽見空中有聲,就想要到空中去見覺華定自在王如來,所以就往空中那麼一跳,踊身虛空。這叫舉身自撲,自己撲打自己。我相信這個婆羅門女不會功夫,也不會武術,所以就跌下來,把手、腳、腿都跌斷,跌壞了。「肢節皆損」:肢,就是四肢;節,是一節一節。四肢──手有兩三節,腳腿也有好幾節。肢節皆損是手腳都損壞了,或者跌斷,或者不能走,也不能動彈了。
「左右扶持」:當時,她或者也有親戚、朋友,跟她一起去供養覺華定自在王如來,所以說左右。或者是廟上的和尚,或者是比丘尼,一看這個女人怎麼跌成這樣子呢?所以左右扶持。「良久方蘇」:在這個時候,因為跌得太厲害,她是什麼知覺都沒有了。良久,等到一個時候,就又活過來了。方蘇,是又醒過來,就好像睡覺蘇醒,明白過來了。「而白空曰」:她明白後,還記得向空中跳的事。這個時候她又向空中說了,「願佛慈愍」:說我現在惟一的願望,是請覺華定自在王如來您慈悲愍念我,愍念就是可憐的意思。「速說我母生界」:快點說出我母親的去處,我母親生到什麼地方去了?為什麼要快點告訴我呢?因為「我今身心將死不久」:我現在跌得這樣,我的身體和我的心將要死了,很快就要死了。
時覺華定自在王如來。告聖女曰。汝供養畢。但早返舍。端坐思惟吾之名號。即當知母所生去處。時婆羅門女。尋禮佛已。即歸其舍。以憶母故。端坐念覺華定自在王如來。經一日一夜。忽見自身到一海邊。其水涌沸。多諸惡獸。盡復鐵身。飛走海上。東西馳逐。見諸男子女人。百千萬數。出沒海中。被諸惡獸。爭取食噉。又見夜叉。其形各異。或多手多眼。多足多頭。口牙外出。利刃如劍。驅諸罪人。使近惡獸。
「時覺華定自在王如來」,「告聖女曰」:告訴婆羅門女說,「汝供養畢」:現在你在這兒供養完了之後。「但早返舍」:因為你的身體都跌壞了,要早一點回到你的家裡去,到家裡怎麼樣呢?「端坐思惟吾之名號」:要坐著,雖然手腳都跌斷了,你還應該端端正正坐著。「思惟吾之名號」:想念思惟「南無覺華定自在王如來」──我的名號。「即當知母所生之處」:你就能知道你母親生到什麼地方去。
「時婆羅門女」:當時婆羅門女「尋禮佛已」:叩頭拜佛完了之後,「即歸其舍」:就回到她自己的家裡去。「以憶母故」:因想念她母親的情形太過真摯了,所以,「端坐念覺華定自在王如來」:她坐得很端正,忘了痛,也不記得胳臂、腿都跌斷了,只是一心念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的名號。「經過一日一夜」這麼長的時間,沒有休息,沒有吃東西,也沒有大小便利,也沒有飲茶。端坐一日一夜──不是跪著一日一夜,是坐著二十四個鐘頭,只是念佛,沒有做其他的工作。在這個時候啊!「忽見自身」:忽然間,在這念佛、念念……自己就走到一海邊,她忽見自身「到一海邊」,這叫什麼?這不是作夢,因為誠心到了極點,這也可說是靈性,也可說是識神,也可以說是魂魄,總而言之,這麼多的名稱都是同一個。這種靈性就是人身體上的那個八識,這第八識因為婆羅門女坐的時間久了,也忘了痛,把一切都停止了,只有念佛這一念,這一念真誠了,八識就離開身體,所以,她忽見自身到一海邊。
每一個人坐禪,坐坐坐……,或者見到什麼境界,那個時候,你的八識或者就離開身體,所以能見到其他的境界。八識──你要是開五眼,就可以看見鬼、神、菩薩、佛……,若沒開五眼,就看不見。修道人的靈性(八識)也有五眼,那是在身體裡邊;若靈性離開肉體,那五眼就開了,所以能看見種種的境界。這位聖女,婆羅門女,一定也是修道很久了。所以這肉體上的五眼雖然沒有開,但當她的八識離開肉體,就可以看得見,所以她忽見自身到一海邊。
「其水涌沸」:這海的水不是涼的,是熱的。涌是水往上湧。沸是滾水,非常熱,不是涼水。「多諸惡獸」:在這海水裡邊,有很多很多各種惡獸。究竟有多少?你不要管它多少,總而言之,是多不是少。「盡復鐵身」:這些惡獸的身體,如鐵那麼堅固。「飛走海上」:這些惡獸在海上飛來飛去,飛得非常快。「東西馳逐」:東西來回追趕,互相驅逐。驅逐是你追我,我追你。「見諸男子女人」:又見到很多男子,也有女人,「百千萬數」:有百千萬數那麼多。「出沒海中」:在這個海裡頭,有時漂上來,有時又沈下去。「被諸惡獸,爭取食噉」:這些惡獸是做什麼的?是吃這些男女的,或者一口吞一個男人,或者一口又吞了一個女人,牠們口也大,肚子也大,都是最兇猛的惡獸。
「又見夜叉」:夜叉就是夜叉鬼,本名叫捷疾鬼,也是會飛會跑的,非常快。「其形各異」:每一個夜叉鬼的形像都不同,什麼樣子呢?「或多手」:或者一個夜叉鬼長了幾十隻手。「多眼」:或者有夜叉鬼,雖是兩隻手,但是生了很多眼睛,醜怪的不得了,兇惡的不得了。「多足」:或者手也不多,眼也不多,但是有很多腿,很多腳。「多頭」:或者又有夜叉鬼,有很多的頭。「口牙外出」:口像個血盆似的,一張開有斗那麼大,一口可以吞很多人。牙就像刀劍似的,「利刃如劍」:口牙鋒利,如劍那麼快。「驅諸罪人」:趕這些罪人,「使近惡獸」:夜叉鬼是做什麼的呢?是幫這些惡獸找東西吃。有的時候,因為人比獸聰明,逃的遠遠的,但是,你這一跑,迎頭又來了夜叉鬼。所以後邊有惡獸追趕,前邊有夜叉鬼,站在那兒擋住,所謂前無去路,後有追兵,簡直是無路可逃,上天下地,什麼地方也不可能去。你想找一個朋友,去朋友家住一晚也不可以!
復自搏攫。頭足相就。其形萬類。不敢久視。時婆羅門女。以念佛力故。自然無懼。有一鬼王。名曰無毒。稽首來迎。白聖女曰。善哉菩薩。何緣來此。時婆羅門女。問鬼王曰。此是何處。無毒答曰。此是大鐵圍山。西面第一重海。聖女問曰。我聞鐵圍之內。地獄在中。是事實不。無毒答曰。實有地獄。聖女問曰。我今云何得到獄所。無毒答曰。若非威神。即須業力。非此二事。終不能到。聖女又問。此水何緣。而乃涌沸。多諸罪人。及以惡獸。無毒答曰。此是閻浮提造惡眾生。新死之者。經四十九日後。無人繼嗣。為作功德。救拔苦難。生時又無善因。當據本業所感地獄。自然先渡此海。
這一切的惡獸和夜叉,「復自搏攫」:搏是打;攫就好像鳥用爪去捉雞,一爪抓住這就叫攫。這些惡獸和夜叉互相合作,把罪人捉住。「頭足相就」:將罪人的頭和足扭在一起;或者夜叉把惡獸捉住,叫牠頭足相就;或者惡獸把夜叉捉住,也頭足相就;或者惡獸和夜叉把人捉住,叫他頭足相就,總之都扭成很不好看的樣子。「其形萬類」:有千萬種類的形像。「不敢久視」:令一般人也都不敢久看。
「時婆羅門女」:這個婆羅門女,「以念佛力故」:她因為念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名號的緣故,「自然無懼」:心裡自然無所恐懼。「有一鬼王」:當時有一個鬼王,是鬼裡邊的領袖。叫什麼名字呢?「名曰無毒」:他的名字就叫無毒。「稽首來迎」,稽首是叩頭,向婆羅門女叩頭。「白聖女曰」:對婆羅門女就說啦!「善哉菩薩」:說妳這個善心的菩薩,「何緣來此」:你是什麼緣故來到這個地方呢?
「時婆羅門女」:當時婆羅門女問鬼王曰,「此是何處」:這是什麼地方啊?因為我也不知道我怎麼來的。「無毒答曰」:這個無毒,就答覆婆羅門女,「此是大鐵圍山」:在這須彌山外邊有大鐵圍山。「西面第一重海」:這是在鐵圍山西邊的第一重海。「聖女問曰」:聖女又問鬼王說,「我聞鐵圍之內。地獄在中」:我們常常聽說鐵圍山裡邊有地獄,「是事實不」:這個事情是真的嗎?到底有沒有地獄啊?怎麼有人不相信地獄呢?「無毒答曰」:無毒就回答聖女說,「實有地獄」:真有地獄,這不是人想像造出來的,的確有地獄啊!
「聖女問曰」:婆羅門女又問了,「我今云何得到獄所」:她說,我現在為什麼到這個地獄來了呢?「無毒答曰」:無毒鬼王又說,「若非威神,即須業力」:有兩種原因,就可以來。第一,你要有威神,有神通,有德行,才能到這個地方;第二就是業力,你有罪業,才會墮到這個地獄來。「非此二事,終不能到」:若沒威神和業力這兩種事情,是不會到地獄來的。「聖女又問」:婆羅門女又問,「此水何緣而乃涌沸」:說這個水是什麼原因,熱得這麼厲害?「多諸罪人」:有這麼多的罪人,在熱水裡頭煮。「及以惡獸」:又有這麼多的惡獸。
「無毒答曰」:無毒就對婆羅門女說,「此是閻浮提」:閻浮提譯成中文是勝金,因為閻浮檀金樹的樹葉掉到河裡就變成金子。這種金子是最殊勝,最特別的,所以叫勝金。而我們這個世界就叫南閻浮提。「造惡眾生」:南閻浮提的眾生,舉心動念,無非是罪,是業,都是造罪業。「新死之者」:這些最近死去的,也就是剛剛死去的人。「經四十九日」:經是經過。四十九日是七個禮拜──七七,四十九天。所以人死後若要做功德幫助他,超度他,須在四十九日以前。因為在四十九日以前,死者的罪業還沒有定,你可以隨時做功德,使他得到這種利益。要是過了四十九天,罪業就判定了,好像法院判罪似的,判決定罪後,就不能再改變了。那麼在四十九日以前,如果能為亡者念經誦咒,就可以超度他,令他得到好處。那麼要是過了四十九天,亡者的罪判決了,那麼你念經超度他,有沒有功德呢?有,但他所得到的功德少,力量小,沒有那麼大,也不能說一點都沒有。所以大家以後作功德,最好在四十九天前。
經四十九日後,「無人繼嗣」:沒有人為他繼續做功德。「為作功德」:替他做點功德,「救拔苦難」:救拔造惡眾生的苦難。「生時又無善因」:在沒死以前,他自己也沒做過善事,沒有種過善因。「當據本業」:所以應該根據他本來所造的罪業。「所感地獄」:所感受的地獄。「自然先渡此海」:自然的就要先到這個大苦海,受他所應得的業報。
海東十萬由旬。又有一海。其苦倍此。彼海之東。又有一海。其苦復倍。三業惡因之所招感。共號業海。其處是也。
「海東十萬由旬,又有一海」:在這個海的東邊,另外又有一個大海,距離這個海有十萬由旬那麼遠。「其苦倍此」:那個海的苦,又比這個海更厲害。你看人在這個海裡頭受惡獸、夜叉的追逐,你認為這就是苦了,但你到那個海一看,就知比這個苦還更加倍。「彼海之東,又有一海」:在那個海的東邊,又有一個海。「其苦復倍」:那種苦又比前一個海更多。
這是什麼原因有這種海呢?這是「三業惡因之所招感」:三業就是身業、口業、意業。身有三惡,就是造殺、盜、淫業,殺生、偷盜、邪淫,不守規矩;意有三惡:貪、瞋、癡──貪心、瞋心、癡心;口也有四惡:綺語、妄語、惡口、兩舌。綺語是專說男女不正當的話;妄語是專講大話、謊話、打妄語;惡口是罵人;兩舌是對張三說李四不對,對著李四又說張三不對,互相挑撥是非。一個人說兩種話,對甲說乙如何如何,對乙說甲如何如何。一個舌頭說兩種的話,所以就叫兩舌。口有四惡,加上身三惡,意三惡,合起來叫十惡。這十惡又叫三業惡因,這是造惡的種子。
為什麼會有這種惡水的海,有這麼多惡獸,這麼多的夜叉呢?這都是人造惡因所招感出來的。種善因結善果,種惡因就結惡果。所謂咎由自取,罪業是自己造成的。「共號業海」:三海合起來叫做業海,這些地方都是人的業力所造成的。「其處是也」:這個地方就是業海了。
聖女又問鬼王無毒曰。地獄何在。無毒答曰。三海之內。是大地獄。其數百千。各各差別。所謂大者。具有十八。次有五百。苦毒無量。次有千百。亦無量苦。聖女又問大鬼王曰。我母死來未久。不知魂神當至何趣。
「聖女又問鬼王無毒曰」:婆羅門女又問無毒鬼王,「地獄何在」:你說有地獄,地獄究竟在什麼地方呢?「無毒答曰」:鬼王無毒對婆羅門女說,「三海之內,是大地獄」:在三個海裡邊,這就是大地獄。
怎麼叫業海呢?業海就是眾生的業力所聚集而成的。海是多的意思,不一定是真有海,而是指業力聚集,猶如大海那麼樣的無邊無量,這三種海也可以說是人的身口意三種業所造成的業海。所以無毒對婆羅門女說,三海之內是大地獄。「其數百千」:地獄有多少呢?有百千萬種那麼多。「各各差別」:每一種地獄都不同的,都有特別的設備。也可以說每一個人造每一種業,就有一種地獄。地獄並不是人沒有死之前,就先造出個地獄預備著。不是的,地獄是由每一個人的自業所現出,自己造什麼罪業,就受什麼果報,造種種的惡業,就受種種的惡報。
好比有一種炮烙地獄,這個「炮烙」是用銅所造,裡面是空的,可用火在裡面燒。是什麼樣的人墮落到這種地獄裡呢?就是好淫欲的人,好淫欲的人墮落炮烙地獄,因為業力所感現,他看炮烙不是炮烙,而是和人一樣的形相。好淫欲的男人見到炮烙,就認為是個美女,所以就上去抱著這個美女,於是被火燒得皮焦肉爛,想要離也離不開了;要是個好淫欲的女人見到炮烙,就變成一個很英俊的男人,甚至於這男人就是她的舊朋友,於是乎認為他鄉遇故知,老友相逢,所以也就不顧一切要上去相親近,一親近也就被這種欲火燒死了。燒死了,然後地獄有一種巧風,是一種妙法所造成的。這巧風一吹,他又會復活,但是活了後,還是受那種果報,但他就忘了他方才所受的刑罰,而只記得那好處,又重蹈舊轍,所以又在那裡受苦果。炮烙地獄是這樣,其餘還有很多種,都有它的特別處,所以說各各差別。
「所謂大者」:所謂大地獄,「具有十八」:就有十八大地獄,每一個地獄裡又有十八隔,這十八隔就是十八個分別的處所。「次有五百」:其次又有五百地獄。「苦毒無量」:這種苦毒有數不盡那麼多。「次有千百」:其次又有千百那麼多地獄。「亦無量苦」:這些苦比五百地獄稍微輕些,但也是無量無邊的。「聖女又問大鬼王曰」:婆羅門女就問鬼王大哥,請你慈悲指示我,「我母死來未久」:我的母親死了沒有好久,是最近死的。「不知魂神當至何趣」:不知道我母親的靈魂現在到什麼地方去了,請您鬼王大哥做做好事來告訴我。
鬼王問聖女曰。菩薩之母。在生習何行業。聖女答曰。我母邪見。譏毀三寶。設或暫信。旋又不敬。死雖日淺。未知生處。無毒問曰。菩薩之母。姓氏何等。聖女答曰。我父我母。俱婆羅門種。父號尸羅善現。母號悅帝利。無毒合掌。啟菩薩曰。願聖者卻返本處。無至憂憶悲戀。悅帝利罪女。生天以來。經今三日。云承孝順之子。為母設供修福。布施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寺。非唯菩薩之母得脫地獄。應是無間罪人。此日悉得受樂。俱同生訖。鬼王言畢。合掌而退。
無毒鬼王聽見婆羅門女問她的母親生到哪一道去了,「何趣」即是生到六道輪迴中的哪一道。「鬼王問聖女曰」:於是乎鬼王又問聖女,「菩薩之母」:鬼王看到婆羅門女能到地獄去,一定是因為威德願力的力量,所以稱婆羅門女是菩薩。「在生習何行業」:你的母親在活著時,她都做什麼事情?做什麼生意?或所行所做是什麼事情呢?
「聖女答曰,我母邪見」:雖然是我的母親,但我不能掩飾她的過錯,她是邪知邪見。邪知邪見是五利使,指身、邊、戒、見、邪。身見:總不願吃虧,總要為自己的身體作打算,譬如吃東西要吃補品,怕自己身體不好,要餵得肥肥胖胖的。身上的肉不怕多,愈多愈好,他認為這是身體健康。一切時、一切處,都為自己的身體作打算──給自己找好地方住、吃好東西、穿好衣服……,一天到晚給這身體打算盤,怎樣能對身體好?這是身見,不願令身體吃虧而受損失。
邊見:所見的都是偏見。人家說抽煙不好,卻覺得沒有什麼不好,以為這是最好的。反說你不懂其中妙處,你若知道妙處,恐怕你也捨不得,他講得很有道理。邊見就是說得很巧妙,辯得天衣無縫,辯得理由很充足,但實際上是個偏見。
戒見:是邪戒。好像見到信佛的人不吃肉,就說不吃肉有什麼不得了?你看那些人連鹽都不吃,那才是真本事,若不信,你也試一試,故意這麼譏毀三寶。總而言之,你所做的事情,明明是對的,他總要給你找出不對的,找出個毛病來,這就叫吹毛求疵──你說你沒有毛病,他把你的毛吹開,說你看你這裡還有個病,這就叫吹毛求疵。
邪見:譬如人都說孝順父母是對的,他說孝順他們幹什嘛?父母生子女是他們貪一時的快樂,你以為他對你有什麼好處!所以不要管父母了,他們老了,死了,活該!早點死最好,免得在世上多一個消費者。他說得長篇大道。你說孝道是好,他說是不對的,那個老的你孝順他幹什麼?這才是愚癡,他說你愚癡。這就是邪見,邪知邪見。
「譏毀三寶」:譏是譏諷,毀是毀謗。看見拜佛的人,說:「看啊!那是信佛的人?信佛的人什麼都幹!沒有看見他哪一樣比人家好,他不也是一樣吃喝嫖賭,什麼都幹的嗎?信佛有什麼好處?」他給信佛的人加上一大堆罪,加得信佛的人滿頭都是罪孽,簡直比十惡五逆都厲害了,這叫譏。毀就是毀謗,不要相信佛,他們都是騙人的,就這樣譏毀三寶。他說佛法僧都是假的──佛是泥像、法是紙上寫字、僧人也是人嘛!和人有什麼不同的?你為什麼要信他?你為什麼要給他叩頭?這是愚癡到極點。他罵了一大頓,罵得那信佛的人,自己心裡也怕醜了,所以有一些信佛的人都不敢教人知道。
禮拜天來聽經的老人中有一位,他前幾年就要求皈依我,但我始終沒有答應。他說什麼呢?他說要秘密的皈依,不要教任何人知道。皈依也不是來偷東西,為什麼要秘密呢?你要秘密的,但我這沒有秘密的皈依,所以我叫他想清楚了再皈依。這真是奇怪!他說什麼理由呢?他說他是個天主教徒,天主教裡有一些老朋友,如果知道他信佛了,會說他叛教。可是你若不說,是欺騙人,這更是罪人。他說因為他在那裡邊還要拿一點救濟,你看,這個樣子怎麼能信佛呢?真是可憐!
「設或暫信」:設,是假設。或,是或者。暫信,是短暫的相信,不是永遠的信。所以我們信佛要發願永遠的信佛,不要像婆羅門女的母親,只是暫信。說我信一個時辰,信一個鐘頭,過了那個鐘頭,我就不相信了,這叫暫信。連兩個鐘頭他都不信,只信一個鐘頭,最多五分鐘的熱度,過五分鐘就涼了,只有五分鐘的信心。我們發願要有永遠的信心。
「旋又不敬」:或者有五分鐘時間,他也隨著拜佛,皈依三寶,也拜個師父。旋,就是一轉身。對著佛,拜佛信佛,轉個身就覺得莫名奇妙,就不敬了。「死雖日淺」:我母親雖然死去不久。「未知生處」:但我不知道她生到什麼地方去。「無毒問曰」:因為婆羅門女沒有說清楚她母親姓什麼,叫什麼,所以鬼王不得不又詳細問她。「菩薩之母,姓氏何等」:你母親姓什麼?叫什麼名字呀?在什麼地方住呀?你的地址在什麼地方呀?妳要說清楚!
「聖女答曰」:婆羅門女回答鬼王無毒說。「我父我母,俱婆羅門種」:我的父親和母親都是婆羅門的種族。在印度有四種姓(研究印度話,應該知道印度這四種姓是什麼):婆羅門是淨裔,剎帝利是王種,吠舍是做生意的商賈。什麼叫商賈?商是行商;賈是坐賈,行商坐賈是指做生意的。旃陀羅是最賤的,是屠夫,殺豬宰羊的那類人。在印度,屠夫不可以和一般人一起走,要單獨走一邊;若碰到貴族,那更不能和貴族同一條路走。他們身上有標幟,人家一看就知道是旃陀羅,這是很低賤的行業,所以是最微賤的姓。
婆羅門女是婆羅門種,是貴族。在印度和英國都講究階級觀念,到現在印度和英國都還是有階級觀念;但在美國是民主的,大家沒有什麼階級觀念,都是很平等。而印度不是,高尚的人和低級的人是不能互相講話的,如果和低層的人講話,高尚的人會看不起你,說你這人沒什麼價值,太不值得。這種階級觀念分得很厲害。
「父號尸羅善現」:我父叫尸羅善現。尸羅本來是戒律,但在這兒是指清涼的意思。「母號悅帝利」:我的母親名叫悅帝利。這悅帝利也是梵語,在佛經上沒有什麼正式說法,不過我現在給它加上註解:悅是歡喜,帝是皇帝──皇帝所歡喜的,就是說這個人長得很漂亮,連皇帝都歡喜她,可以這麼講。因為人的名字沒有一定的,你願意怎麼講,只要是合理的都可以,尤其是梵語。所以聽過之後,不要看到經文有不懂的地方,就說我不知道。要用你的智慧研究研究!你的智慧一開,喔!原來就是這樣,我知道了。合理的,怎麼講都可以的,只要你不罵人,你不把它往壞的說就好,不要死板板的。
「無毒合掌」:無毒聽見婆羅門女這樣講,便合起掌來,表示恭敬。「啟菩薩曰」:對婆羅門女說,「願聖者卻返本處」:我願意菩薩你現在回到你自己所住的地方。「無至憂憶悲戀」:你不要再擔心,憂愁想念你的母親,悲哀的牽掛著她,放不下她。「悅帝利罪女」:悅帝利這個有罪的女人呀!「生天已來。經今三日」:她在三天以前已經生天去了,怎麼生天的呢?
「云承孝順之子」:聽說是因為她有一個孝順的兒子,雖然是個女兒,但是在這裡表示是個兒子。「為母設供」:因為她把所有的家產都變賣了,來供養覺華定自在王如來。「修福」:來為母親造福。「布施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寺」:又在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裡、寺裡、齋僧供眾,布施即齋僧供眾。
「非唯菩薩之母得脫地獄」:不單是菩薩你自己的母親得脫地獄之苦。「應是無間罪人」:同你母親一樣在地獄裡的無間罪人,有無量無邊這麼多的罪人。「此日悉得受樂」:在這一天統統得到快樂,都離苦得樂了。「俱同生訖」:一起都生到天上去了。「鬼王言畢」:鬼王說完了這話,「合掌而退」:合掌恭敬作禮,退出去了。
婆羅門女。尋如夢歸。悟此事已。便於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像之前。立弘誓願。願我盡未來劫。應有罪苦眾生。廣設方便。使令解脫。佛告文殊師利。時鬼王無毒者。當今財首菩薩是。婆羅門女者。即地藏菩薩是。
「婆羅門女,尋如夢歸」:尋就是沒有好久的時間。本來是尋找,但是在這兒不是當尋找講,當作沒有好久的時間,即須臾間之意。所以說尋如夢歸,就好像做了一場夢回來一樣。「悟此事已」:回來了,她自己就想:「喔!我到了一個海邊,見到無毒大鬼王;接著又見到地獄惡獸,又見到這些罪人。我問我母親生到什麼地方,鬼王他說是生到天上去了。」她知道這一切事情並不是虛妄的,是由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的威神幫助她而成就的。
「便於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像之前」,「立弘誓願」:發一種弘誓願力。弘是弘大,她立下大誓大願,什麼大願呢?「願我盡未來劫」:未來劫,什麼時候會盡呢?不會有盡的,所以說地藏王菩薩的願也不會有盡的。「應有罪苦眾生」:所有六道有罪業的眾生,「廣設方便」:我要想盡辦法,廣設種種的方便。「使令解脫」:令一切眾生都得到解脫,即是離苦得樂。
「佛告文殊師利」:佛告訴文殊師利菩薩,「時鬼王無毒者」:當時和婆羅門女問答的無毒鬼王,「當今財首菩薩是」:現在就是這位財首菩薩,他是無毒鬼王所修成的。財首菩薩修行七聖財,七種財寶:一、信,這是修行的一種財寶。二、戒財寶,尤其是在末法時代,傳戒受戒都是稀有的事,而出家人一定要受戒,才是完整的出家人。三、多聞財寶。四、捨──布施也是修行的財寶。五、智慧,要有智慧,這也是修行的財寶。六、慚。七、愧。本來慚愧兩字是合在一起,但在這裡兩個字是分開,這都是修行所應有的財寶,因有信、戒、多聞、捨、智慧、慚、愧這七種財寶,所以叫財首菩薩。「婆羅門女者,即地藏菩薩是」:所以我們大家要效法地藏菩薩前身,廣行孝道,孝順父母,救度父母的美德。
地藏菩薩本願經淺釋 - 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